心中的小星星,看起來不是很起眼,實際上看到後來熱淚盈眶的一部電影

身兼導演跟男主角,Aamir  Khan(阿米爾汗)成功詮釋三傻的主角藍丘。也因為詮釋得很成功,我毫不猶豫的接著觀看他的下一部電影,也就是這部。

心中的小星星是部描寫一位可愛小男孩的電影,卻也是一部談及教育本質的電影,單就這個核心概念,這位導演所拍的兩部電影都有相同之處。"每一位天資獨特的孩子,都需要一個懂他的老師",這是這部電影特別想傳達的核心信念。

故事的主角是個小男孩伊翔哈瓦斯提,跟一般守規矩守本分的"乖孩子"或許略顯不同,伊翔哈瓦斯提成績落後別人許多,卻從不在乎別人的眼光:

當別人在趕搭校車回家時,他正自在自適的與水溝裡的小魚玩耍

當媽媽催促他上學時,他正坐在馬桶上幻想

雖然有許多功課要寫,他卻還能悠閒的畫畫--那是他僅存的興趣

但是,現實生活中,他卻是一個已經重讀小學三年級的孩子。課業上的嚴重落後,老師的嚴格叮嚀,爸爸的不諒解,壓得他喘不過氣來,只好選擇翹課,到街上閒逛解悶

為了害怕東窗事發,他拜託優秀的哥哥幫他寫請假單,最後還是被發現了,父親感到既生氣又無奈,只好無視媽媽的哀求,將他送去嚴格的住宿學校

*

看到這裡,我當時的想法是"他到底為什麼不好好念書呢",我能明白他有他的興趣,但是為什麼他不能稍微配合一點呢? 當時或許我內心也有些許的不耐。

*

突然的分離造成的苦悶,伊翔用翻書動畫紓解

但是寄宿學校非常要求"紀律",那邊的老師非常嚴格,只要學生不"遵守規矩"就會處罰,因此伊翔除了常常被罰站,還常常被打,又因為是學期中才轉過去,除了一位行動不便、坐他旁邊的小男孩將他視為"朋友",他跟其他人的關係非常疏遠,這樣的日子日復一日,最後他漸漸變得沉默寡言,封閉了內心,他跟家人之間的話越來越少,最後也不畫畫了,直到阿米爾所飾演的代課畫畫老師朗尚克尼康,用生動的方式帶他們自由創作繪畫,不限制他們的主題與想像力,才漸漸改變了他

不同於其他人看待伊翔的方式,尼康老師很有耐心的陪伴伊翔,在逐漸的陪伴,與仔細觀察伊翔之後,他甚至到伊翔家跟伊翔的家人好好"溝通"

原來其實伊翔並不是因為"不用心"、"調皮搗蛋"才老是犯錯,也不是故意接球不接好,而是他的頭腦沒辦法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樣,很快的分辨相似的字型,像是"b"和"d",因此常犯"鏡像文字"的錯誤,稱為"讀寫障礙",也因為如此,伊翔的小肌肉發展得不太健全,因此沒辦法很快的熟練像是扣扣子、綁鞋帶等精細動作,而沒辦法好好接球,則是因為無法精準判斷球來的方向與速度,對於訊息處理得比較慢,因此沒辦法很快的分辨多重指令,一定要慢慢得跟他說,他才會懂

而調皮搗蛋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對於多重指令的無法理解,老師或其他大人又不聽他解釋,長期的溝通不良之下的產物

"因為他沒辦法服從,他試圖掩飾自己無法服從指令的這個事實,因此他寧願和全世界敵對"

加上被送來寄宿學校,他覺得他自己被拋棄了,所以內心的疼痛加上上述事實,他的痛苦可想而知

*

在跟伊翔的家人溝通過,也讓伊翔的爸爸知道要怎麼對待他以後,尼康開始長期的陪伴伊翔讀書,也用一些例子告訴伊翔,有很多名人都跟他一樣,只是最後他們還是能克服這些障礙。經過了一段時日,伊翔漸漸找回創作的樂趣,笑容也更經常的出現在他臉上。

後來,尼康辦了一個繪畫比賽,讓全校師生一起享受繪畫的樂趣,伊翔的創作天分也在這時候展露無遺,最後拿了特優的獎項。

*

現今教育的框架,不只壓得伊翔,也常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。延續上一篇的三傻,當藍丘在台上"示範如何教工程"時,計時三十秒鐘,大家只是埋頭查書,完全沒思考這件事情是否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,完全沒思考那些字是不是真的存在,同樣的,這樣的框架,讓伊翔沒時間思考自己適不適合這樣的念書方式,他只知道他一直被罵,只知道他趕不上別人,因此感到自卑,最後封閉自己,卻沒發現自己被悄然開啟的另一扇繪畫的窗,沒發現自己的與眾不同。

尼康跟伊翔的爸爸說過,當所羅門群島上的原住民要砍一棵樹時,他們只要每天在那棵樹旁咒罵它,隔幾天,樹就會自己倒下

當我們扮演著那些咒罵樹的原住民,而我們的身分又剛好是教育者時,那些孩子就是每天被無情摧殘的樹,當他們感受不到耐心與關愛,只每天感受到無盡的壓力,卻無法找出問題的癥結點時,我們應該要試著停下腳步,仔細傾聽他們的想法,而不是一味的責罵。

我們或許不能擁有他們所擁有的痛苦,但有些時候我們必須放下身段,以同理心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,否則問題永遠都不會解決。

*

影片連結: 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xwbcWgFpUk

*

在繁忙的醫學院生活裡,講求背多分的時代,每天庸庸碌碌,考試作業,作業考試,四年來,馬不停蹄,辛苦的生活著。

成年以後,我們自己就成為了自己的教育者,對自己要求很高,也就像是電影中的拿著鞭子的教育者,沒有用心體會生活,只是隨著時間過日子,被時間流逝的潮水淹沒。

最近偶然從書櫃上翻到一本綠色書皮,還頗新的<陽明菁菁曉風拂>,思緒頓時回到了剛上大一,新生訓練時的場景

忘了當時是回答了什麼問題,總之這本書是那時候拿到手的獎品,但因為一直在看別的書,這本書又很小本,也就不小心擱著了

讀到了這篇文章

http://episode.cc/read/flyinmedicine/my.130902.202814

跟看了那部電影一樣,頓時熱淚盈眶

"世間每一個名字都是一篇簡短質樸的祈禱!"

"在成為一個醫治者前,第一個需要被醫治的,應該是我們自己。在一切的給予之前,讓我們先成為一個"擁有"的人"

"某些醫生永遠只能收到醫療費,我願你們收到的更多--我願你們收到別人的感念"

因為我們身為一個人,讀了醫學院,我們更永遠都不能忘記,自己身為一個人。我們用心感受每個人的生命脈動,用心體會知識在我們醫治別人時融會貫通。

想想最近有空,該是來翻翻大一時上過張曉風老師本人的"中西文學中的生死觀"的講義們了。讓自己不對醫學無感,讓自己隨時都能保持那份熱忱,不管最近是否真的要踏入醫院,那都是必須要做的。

 

Reference: http://blog.xuite.net/stillsea/blog/27259846

 

arrow
arrow

    影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